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但市场需求变革下炼油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存在,石化行业转型调整愈加急迫。炼油企业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提档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差异化优势?本版推出专题解读,敬请关注。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内容:核心是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新建70万吨/年气分联合装置,改造储运系统、火炬系统、供电、给排水、化学水处理等公用工程。
项目实施效果:项目投产近4个月,轻烃收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柴汽比创新低,产品结构更贴合市场需求,环保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10月的长江武惠堤,树木葱郁、水草丰盈,新建的湿地公园如同飘动的生态“绿丝带”,将中韩石化油码头趸船、船舶融入绿色画卷。在不远处的中韩石化厂区,新建投产的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如同强大引擎,为这个沿江大型炼化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中韩石化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沿江炼化带升级、推动现有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增产化工原料并向高端化学品延伸的要求,依托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实现产能结构优化、产能利用率提升、化工产品高端化的目标。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投产近4个月,取得了上述显著成效。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化工新材料需求增长加快。“公司旧的产能结构已不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变革势在必行。”中韩石化炼油生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旧产能结构下,乙烯裂解原料供应短缺,制约了下游产品的生产规模与质量;装置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技术滞后造成炼油装置能耗高、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柴汽比过高,与市场需求不符,致使销售压力巨大。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包括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70万吨/年气分联合装置,改造储运系统、火炬系统、供电、给排水、化学水处理等公用工程。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的核心装置,由工程建设公司设计、五建公司施工建设。
6月21日,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正式投产。相较老装置,新装置不仅规模大,而且吃重能力强,具有“高掺渣、低排放”的特点。新装置采用MIP-CGP技术(增产丙烯、多产异构化烷烃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可掺30%的重质油,有效提高裂解深度,提升重质原料油的加工效率,降低柴汽比,减少石油焦产量。
“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原油重质化挑战,新催化装置如一位‘重油消化大师’,不仅吃得多,而且消化得好。”中韩石化发展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炼油结构调整主要是‘减油增化’,减少汽油、柴油的产量,增产石脑油作为烯烃、芳烃的原料,大力发展优质、耐用、可循环的绿色化工产品。”炼油生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新装置采用的MIP-CGP技术,可大幅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汽油中的辛烷值却维持不变或稍有提升,使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得到改善,产品结构更贴合市场需求。
9月,中韩石化柴油产量大幅下降,全月柴汽比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该公司产能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油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化工产品高端化初见成效,当月丙烯产量已达1.55万吨。
不仅“油转化”效果显著,而且节省电费创效显著。“新装置投产以来,我们仅通过管理关键大机组运行,每天可节省电费近百万元。”中韩石化炼油二部相关负责人感慨。
据悉,新装置利用催化反应余热生产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实现汽电联产,可满足炼油厂区60%的蒸汽需求,大幅降低外购蒸汽量。依靠先进技术和攻关优化,新催化装置烟机也从“耗能大户”变成“节能大户”。运行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可回收,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
此外,新装置采用国内首创的“布袋除尘+亚钠法脱硫/亚硫酸钠回收”催化烟气脱硫工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设计排放值分别较国家标准低50%和70%,实现超洁净排放。同时,实现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如回收利用工业盐节省了固废处理成本,每年可增收上千万元。
今年以来,中韩石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炼油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扭亏增效为主要任务,全力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谋发展。
中韩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的核心装置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于今年6月21日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公司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新装置投产有效改善了公司的产品结构,降低了柴汽比,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有利于公司迈向炼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石油石化行业加速变革的今天,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滚石上山的艰辛之路。中韩石化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矢志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转型发展上奋力争先,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让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焕发新生机。下一步,中韩石化将充分发挥新建催化裂化装置作为全厂动力中心、效益中心的作用,精准测算市场需求和产品效益,动态优化装置运行,提升优质资产创效能力,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力扭亏脱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内容:新建包括260万吨/年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2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150万吨/年S Zorb装置等8套工艺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关的储运、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
项目实施效果:重油加工能力由264万吨/年提高至420万吨/年;成品油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催化汽油的调和比例提高到62%以上;在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增产高品质清洁油品、压减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
金秋时节,南京长江北岸,水清岸绿、碧树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是网红打卡地——大美扬子湾。不远处就是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的新装置,巨大的塔罐和管道相互连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是中国石化和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今年3月初实现安全绿色高质量一次开车成功。
扬子石化早在2014年就投产了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但产能结构上仍存在油化能力不匹配、一体化优势发挥不够、炼油盈利能力弱、重油加工能力不足、加工结构不合理、柴汽比高等问题,急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做强优势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为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扬子石化制定实施炼油结构调整、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乙烯重构、芳烃重构等项目的转型升级方案。其中,率先实施的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新建包括260万吨/年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2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150万吨/年S Zorb装置等8套工艺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关的储运、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以重油高效转化为重点,用渣油加氢替代部分焦化,减产低价值石油焦,增产高附加值清洁油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炼油产品结构,压减过剩的柴油,增产汽油、煤油等产品和乙烯、芳烃化工原料;满足现有炼油装置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环保水平。
为全方位提升工程质量,扬子石化构建标准化、工厂化、模块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法”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工程扫尾与开车准备同步推进”策略,仅用54天就实现安全绿色高质量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系统内同类装置开车的新速度。该项目首次开车产出的丙烯产品全部为优等产品,为公司结构调整、降本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投产后,扬子石化用“四个一”模式统筹优化装置运行方式,持续挖潜创效。
“一种模式”开新局。扬子石化统筹常减压、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炼油装置,通过工艺流程调整优化,摸索炼油加工的新生产模式,实现目标效益最大化。为满足两套渣油加氢和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性质要求和结构组成,该公司通过模型模拟测算,深度挖掘装置潜能的同时提高装置加工量,优化侧线采出量、轻油及加氢常渣收率,实现全流程装置原料最大化供给保障。
“一类优化”保效益。为争创效益,扬子石化全力增产航煤、汽油、丙烷及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压减低附加值产品产量;通过调整优化上下游装置工艺参数,精心调整产品质量,实现目标产品最大化生产,降低精制汽油辛烷值损失,实现精制汽油调和组分的增加。
“一项攻关”见实效。扬子石化组织炼油厂等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及时调整各项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分析采样频次,及时纠偏。3月12日,丙烯各项指标分析合格;3月15日,产品首次装车出厂,标志着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所有产品全部合格。通过持续攻关,4月16日,生产的醚前碳四产品开始供应市场,目前根据市场需求每天公路出厂约200吨优质产品。
“一条齐心”担重任。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扬子石化抓好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新装置的稳定运行,优化新老装置的物料平衡,着力提高新装置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精细度。
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融入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打造南京炼化一体化基地的桥头堡,承载了扬子石化重塑形象、重站排头、重做示范的重任。
该项目投产后,可在不改变原油加工能力、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增产高品质清洁油品,压减柴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品结构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同时满足了最新和最高的安全环保标准。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公司完成“安全环保再上台阶、生产经营扭亏脱困”两大核心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快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芳烃重构、乙烯重构等其他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淤浆法聚乙烯新工艺中试项目建设,力争年内顺利“出龙” ,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问:炼油结构调整对炼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答: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炼业,2015年以来,一批民营大型炼油化工产能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发展远超预期,同时,原油进口及使用“双权”放开,成品油油库、加油站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进一步促进了炼业的充分激烈竞争,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炼油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顺应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顺应时代变化,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盈利,不断积蓄力量,最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问:中国石化如何推进炼油结构调整工作?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提档升级、助力区域转型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坚持基地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围绕炼油产品结构调整,“调柴汽、保化润、拓船航”;围绕炼油转型,稳妥推进“油转化”、大力推进“油转特”,强化炼化一体化和炼销一体化协同发展。
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炼油平均规模1118万吨/年,产能水平世界领先;构建了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沿长江中上游等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企业转型与区域系统积极推进;适应成品油需求变化和化工原料需求增长,“十四五”以来,以重油催化裂解、加氢裂化为主要工艺路线,主动调整供给侧产品结构,压减成品油、增供化工原料,2010年~2023年柴汽比由2.10降至1.03、航煤产量从1242万吨提高至2895万吨,为保持炼油2.5亿吨/年加工负荷做足功课;高端碳材料、高温导热油等一批特种、特色产品问世,镇海生物航煤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炼油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已经为与世界一流炼油企业同台竞技做好准备。
问:开展炼油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挑战?炼油事业部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圆满完成炼油结构调整项目?
答: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大多建成于上世纪,规模从小到大,装置由少到多,不断滚动发展至今,各具特色,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基于自身的装置结构、区位特点、发展环境探索出适合的转型发展路线,实现差异化、高质量转型。炼油事业部持续统筹优化炼油整体、区域、企业规划,发挥平台优势,重视炼油总流程优化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集团公司效益最大化,“一企一策”研究优化企业总流程,增强结构调整项目效果,“十四五”以来布局了5家1740万吨/年重油高效催化裂化(RTC)项目、7家1940万吨/年加氢裂化转型升级项目,形成了一揽子低碳烯烃差异化发展利用方案,帮助企业完成了炼油结构调整任务。
答: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将继续加快推进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产能质量;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老旧装置整改提升专项工作为契机,因企施策,推动装置结构调整、流程再造,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装置硬件结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有序推进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匹配市场需求、引领市场升级的新工艺新产品。加快构建生物质、废塑料等可持续燃料产业链,积极应用绿电、绿氢等绿色能源、低碳原料,推进炼油低碳、循环可持续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石化炼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