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保山城市化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量污泥淤积和生活污水排放。
因为两个火车过境隧道的建设,保山坝子东山、西山脚的26处泉眼水源枯竭,30余处出水口出水量下降——
面对东河水污染的这些现状,保山有序打出了水岸同治、“三源”齐控、建管并重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
为减少东河的水污染,保山找到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雨污分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这一根本性源头。
由此,对中心城市56条市政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计铺设管网47.1公里,整治错漏接点1101处。
围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易畴河、吴安屯河等7条城市河流控源截污工程,累计铺设截污管网9.45公里,截取生活污水直排口700个。
对227个板块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雨污管网进行改造,累计铺设管网173.95公里;对552个办公区和260个住宿区进行院内雨污分流改造,20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完成。
隆阳区着力推进镇村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启动东河流域90个自然村厕所水、厨房水、洗衣水、洗澡水“四水”收集管网建设。
“以前,水用完后就往外面排,淌到哪里算哪里。也没有什么污水的概念。”金鸡乡宋家坝今年70岁的宋光和说。
记者在隆阳区金鸡乡小板桥社区同样看到,家家户户都实施了“四水同收”项目,生活污水被统一收集,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排放到东河。
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此,保山寻找到了“三减六增+一控两化”的最佳治理方案,以此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制定《东河流域“十四五”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按照“三减六增”的要求,推广综合种养模式,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综合种植养殖模式,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
2022年以来,累计“三减”作物面积9957亩,累计“六增”作物面积39629亩。
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8个,完成中央化肥减量增效项目1.5万亩、绿色种养循环项目7.2万亩。
2022年,东河流域化肥施用量13229吨,较2021年减少197吨,同比减少1.47%;农药施用量469吨,较2021年减少71吨,同比减少13.1%。
2023年,预计较2022年农药施用量减少1.4%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1%至1.5%。
制定《东河流域畜禽养殖分区分段分步骤管控实施方案》,禁止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发展规模养殖,东河干流沿岸两侧各50米范围内禁止一切畜禽养殖,50米至100米范围内禁止规模和大户养殖,100米至500米坝区段禁止规模养殖。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109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不符合选址要求的101户养殖户已关停或搬迁,完善配套粪污收集设施11512户。
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保山市主城区隆阳区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据统计,2020年,保山市主城区隆阳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仅为31.16%,每天约4.5万吨污水直排东河。
对此,保山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通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提标改造工程,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2021年8月,完成中心城市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吨。
2022年7月,完成了中心城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
保山新建了产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改造提升了园区启动片区日处理能力0.3万吨的污水处理站。实施了一、二、三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联通工程,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
用水量较大的14户企业已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设计回用污水量约4.4万吨/天,确保做到污水不外排。
保山中心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8万吨提升至12.8万吨,有效解决了4.5万吨/日污水直排东河问题。
目前,保山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已提升至12.8万吨,彻底解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河图街道官屯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投入运行,目前已稳定运行两年多时间。项目主要收集官屯村一组、二组199户、845人和后期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规模120吨/天。
项目采用水生态修复、食藻虫处理技术,对全村的污水进行生态处理。污水通过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进一步降解剩余污染物。达标后,最终排入农业灌溉沟渠。
经过水质监测,该系统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3/T953-2019)中的最高标准,一级A标。
对于从311个自然村收集起来的污水,隆阳区累计铺设1017.14公里管网,并对生活污水集中纳管处理。
目前,隆阳区共有这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2座,其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4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26座;资源化利用设施32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中,人工湿地21座,氧化塘84座,小型一体化设施和A2O/接触氧化等强化设施21座。
对于有在不具备条件统一纳管处理的偏远山区建设分散处理终端58个,在部分市政管网不配套区域建设应急终端设13套。
保山决定从已经建成的大瑞铁路大竹山隧道里,将每日流失的4万方水“找回来”,以“补水+节水”的联动,搞活东河流域水生态。
大柱山供水工程项目总投资8.5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工程和净水厂及管网工程。
引水工程是在隧道平导洞内建设5座500立方米集水池和5座泵站,通过集水池收集、泵站和管道抽水至洞外新建的3座3500立方米调蓄水池,流经小永河后汇入东河。
同时,对从平导洞内引出的水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建净水厂及管网工程。目前,已新建一座日供水4万立方的净水厂,还对板桥、金鸡片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以此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北城区及火车站片区供水管网174.3公里。
大柱山供水工程整个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已于2022年8月底实现抽水出洞。目前,抽水能力达4万方/日,已累计向东河补水800余万方,二期工程正在按计划施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设完成。
大柱山供水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东河流域水资源供求矛盾,能够及时补充东河生态流量,是促进东河污染问题解决的“源头活水”,有利于改善东河水质,促进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建设,也有利于缓解隧道开挖导致地下水流失造成的社会矛盾。
实施保山中心城区、保山坝区城乡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对污水处理价格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加强居民节水利用。
实施城市供水“一张网”机制,逐步取缔城市自备水源,形成“一张网”供水,进一步联动搞活水体。
二期水厂工程完成“三通一平”、取水泵房、变配电间主体和4公里给水管网建设,正在实施厂区挡墙等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设完成。
正在推进的白胡子泉调水工程,是保山从源头上进行生态补水又一大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置换保山坝水资源,在保障人饮安全前提下,为东河补充生态流量。
保山对对东河干流及易畴河、城北防洪河、海尾河、大小沙河等30条支流进行全面清淤,并将清淤疏浚后的底泥清理运输至指定弃碴场,并建立完善台账,实行专人负责。
正在推进的东河隆阳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东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清淤疏浚成效,提升防洪功能。
目前,保山市水务部门先后完成东河流域30条一级支流、33条二级支流、3条三级支流及易畴河等7条城市河道清淤工作,并对445公里城市管道及东河干流30公里河道实施了清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